1. 首页 > 栏目一

和诸葛亮有关的经历还有啥子【118句精选】 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

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什么

1、与曹操开战。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;十一月,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,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,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,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。

2、与诸葛亮有关的经典故事有很多,如三顾茅庐、舌战群儒、草船借箭、七擒七纵、六出祁山、三气周瑜、木牛流马、借东风、空城计等。其中很多被吸收创作成家喻户晓的戏曲节目,如京剧马派经典节目《失空斩》就是以诸葛亮北伐曹魏时失街亭、空城计、斩马谡的故事创作的。

3、周瑜耿耿不忘,欲遣鲁肃为刘氏代取西川,换还荆州,实则欲出其不意,袭取荆州,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。

4、三气周瑜

5、三顾茅庐、挥泪斩马谡、木牛流马、隆中对、三气周瑜、舌战群儒、出师表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、骂死王朗、初出茅庐、草船借箭、借东风、七擒孟获、新官上任三把火(火烧博望坡、火烧新野、火烧赤壁)、白帝城托孤、安居平五路、空城计、五丈原

6、张飞古城会 长坂坡瞒天过海,义释严颜,挑灯战马超,义释严颜,三英战吕布。

7、火烧博望坡,刘备发兵北伐,一直打到叶县,已接近许昌,严重威胁中原安全。曹操调大将夏侯惇、于禁、李典反击刘备,刘备将阵线后撤,选择在博望与曹军对峙。

8、丶七擒孟获的故事。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

9、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。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。关羽、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,面临大战之际,二人态度消极,将信将疑。

10、诸葛亮斩马谡

11、诸葛亮的故事4、舌战群儒

12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

13、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。夜里狂风大作,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。大火迅速烧起来。曹兵逃奔出城,被刘备军截杀,大败而归。

14、第一个就是隆中对,在诸葛亮还没有出茅庐的时候。刘备三顾茅庐,最后一次得见诸葛亮。诸葛亮就在茅庐给刘备分析天下大事。并且给刘备集团制订了未来的战略规划。使得刘备称自己得到诸葛亮以后是如鱼得水。

15、⑤空城计;

16、三顾茅庐、火烧博望坡、舌战群儒、草船借箭、巧借东风、三气周瑜、空城计、七擒孟获、木牛流马、五丈原托孤等等。

17、周瑜一时瑜亮,周郎顾曲,指囷相赠 ,如饮醇醪,火烧赤壁 。

18、孔明曰:操本好色之徒,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,闭目羞花之貌。操曾发誓:“愿得江东二乔,置之铜雀台,以乐晚年,虽死无恨矣。”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,其实为此二女也。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.差人送与曹操。操必班师矣。此范蠢献西施之计,何不速为之?周瑜听罢.勃然大怒,离座指此而骂曰:“老贼欺吾太甚!”

19、⑥隆中对;

20、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,结草庐而居,躬耕苦读。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,结交朋友,拜见师长,见识和学业大长。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,就想求见结交。

21、三顾茅庐的故事。刘备为争寂天下,求贤若渴,徐庶临走时向刘备推荐卧龙先生诸葛亮,刘关张三次上门拜访才与诸葛亮相遇相识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战略思想。

22、火烧新野

23、诸葛亮的故事5、智激周瑜

24、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太多了,分别是:

25、诸葛亮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人物。以足智多谋、神机妙算而闻名古今。关于他的经典故事有:草船借箭,空城计,七擒孟获,骂死王朗,七星坛借东风,三气周公瑾,东吴舌战群儒,挥泪斩马谡。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,忠诚的一生,鞠躬精粹,死而后已是对他最好的写照。

26、火烧博望坡之后,曹操卷土重来,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。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,就留下空城,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。

27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2,空城计3,三顾茅庐4,草船借箭5,七擒孟获,6,六出祁山7,三气周瑜8,隆中对9,借东风10,火烧藤甲兵11,舌战群儒12,火烧赤壁13,木牛流马14,命陨五丈原15,孔明灯16,白帝城托孤17,八阵图18,火烧博望坡19,火烧新野20,智算华容

28、刘备三顾茅庐,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,“食则同桌,寝则同榻”,终日共论天下大事,把孔明当作老师,关羽,张飞看在眼,很不痛快,便对刘备说:“孔明年纪轻轻,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,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!”刘备劝解他们说:“我得到孔明,如鱼得水,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。”

29、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。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。关羽、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,面临大战之际,二人态度消极,将信将疑。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,遣兵调将,令关羽、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,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,刘封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。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,不听部将劝告,长驱直入,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,又遭各路伏兵夹击,损兵折将,丢弃博望城,逃回许昌。诸葛亮一战成名,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,奠定了自己的威望。

30、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,诸葛亮隆中对

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什么

31、周瑜刁难诸葛亮,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,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。他前二天按兵不动,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,各船扎草人千个。第三天四更,江上大雾迷漫,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,曹军怕中计,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。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。

32、刘备三顾茅庐,桃园结义,髀肉复生,后患无穷,三让徐州 。

33、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,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,追刘备时,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,正是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”。

34、“如果认为不能抵挡,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,向北方称臣呢!”孙权却反问诸葛亮,刘备又为何不投降。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,说刘备有气节,绝不投降。

35、到达柴桑后,诸葛亮面见孙权。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局势:“海内大乱,将军起兵据有江东,刘豫州也把部众聚集在汉水之南,打算与曹操争夺天下。

36、诸葛亮的故事2、火烧博望

37、刘备携同关羽,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,不巧诸葛亮出了门,没见到。过了几天,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,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。两次见不到孔明,刘备有些失望,但是为了成就大业,他求才心切,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,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。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,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,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,直等到孔明睡醒,才得以晤面。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,答应出山辅佐刘备,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。

38、诸葛亮的故事1.三顾茅庐

39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,2火烧赤壁;3草船借箭;4借东风;5空城计;6:木牛流马,7三顾茅庐,8舌战群儒;

40、接着,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,“如果能以吴、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,不如早和曹操断交”;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。

41、我认为好的八个经典故事如下:

42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,是著名的军事家,政治家,是足智多谋的代言人,诸葛也是智慧的象征。诸葛亮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经典故事数不胜数,列举八个:三顾茅庐,舌战群儒,草船借箭,三气周瑜,七擒孟获,骂王朗,空城计,死诸葛吓走活仲达。

43、据《三国演义》的描述,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,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。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,这次火烧让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几乎全军覆没;第二次是在新野,具体是火攻水淹,这次使得曹仁、曹洪的十万人马,损失众多;第三次是火烧赤壁,这次使得百万曹兵惨败,临了跟随曹操逃出去的仅有27人。因此,人们便把这三把火称为“诸葛亮上任三把火”,也就是后世常说的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了。

44、东汉以来,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,分置益州郡(即建宁郡)、牂柯郡、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。

45、之后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”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。

46、第三个是空城计,第一次北伐失去街亭以后,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吓跑了司马懿。

47、曹操大军沿江结寨,准备并吞江东。东吴君臣惊疑忧惧,是和是战难以定夺。诸葛亮运用谋略,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,巧舌辩驳,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。

48、刘备携同关羽,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,不巧诸葛亮出了门,没见到。过了几天,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,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。两次见不到孔明,刘备有些失望,但是为了成就大业,他求才心切,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,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。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,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,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,直等到孔明睡醒,才得以晤面。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,答应出山辅佐刘备,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。

49、关羽刮骨疗毒,单刀赴会,过五关,斩六将,身在曹营心在汉,超群绝伦 。

50、诸葛亮的故事8、孔明巧布八阵图

51、七擒孟获

52、孔明灯流传至今的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,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(即诸葛亮)所发明。当年,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,无法派兵出城求救。

53、三气周瑜,草船借箭,空城记等

54、初出茅庐

55、得陇望蜀,望梅止渴,挟天子以令诸侯,说曹操,曹操就到,三分天下 。

56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。小时候学过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》的文章。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,江水湍急,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。

57、曹操大军沿江结寨,准备并吞江东。东吴君臣惊疑忧惧,是和是战难以定夺。诸葛亮运用谋略,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,巧舌辩驳,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。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。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,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

58、诸葛亮六出祁山

59、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后来,有鲁肃帮忙,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调了几条草船诱敌,终于“借”到了十万余支箭。

60、诸葛亮,字孔明,汉族,,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家,军事家。也是一位爱戴百姓的、忠臣、善良的人。诸葛亮最出名的一首诗名为《出师表》,诸葛亮的别名叫诸葛武侯,还发明了:诸葛连弩在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什么

61、七擒孟获,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,并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

62、诸葛亮的故事3、火烧新野

63、隆中对和出师表更是千古流芳

64、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,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,到达博望城,逼近新野。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,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,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,显示他正掌握兵权,违令者斩。孔明派兵遣将,在博望坡火攻曹兵,大败夏侯敦。这场漂亮的胜仗,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,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。《三国演义)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。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!”

65、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,充分体现了人民对诸葛亮的喜爱之情。

66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有火烧博望坡、草船借箭等。

67、诸葛亮舌战群儒

68、告诉诸葛亮买牛,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,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,做成牛皮筏子,这样的筏子不怕撞,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。

69、诸葛亮的故事7、祭七星坛借东风

70、典故有三顾茅庐、草船借箭、赤壁之战、七擒孟获、木牛流马、空城计,舌战群儒和死后星落五丈。

71、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。孙权大怒,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,但却有所担心,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。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,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。

72、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势力,基本上占据了北方,如今南下攻破荆州,威震四海。英雄无所用武,所以刘豫州逃到了这里。

73、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,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,不是心服;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。孙权十分高兴,后又受到鲁肃、周瑜的游说。决定联刘抗曹,派周瑜、程普、鲁肃等率三万水军。

74、病重而逝

75、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。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,显示出学识才华,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。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,就另请高就。

76、孔明算准风向,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,系上求救的讯息,其后果然脱险,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。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,因而得名。

77、博望坡军师初用计——孔明令曰:“博望之左有山,名曰豫山;右有林,名曰安林:可以埋伏军马。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,等彼军至,放过休敌;其辎重粮草,必在后面,但看南面火起,可纵兵出击,就焚其粮草。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,只看南面火起,便可出,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。关平、刘封可引五百军,预备引火之物,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,至初更兵到,便可放火矣。”又命:“于樊城取回赵云,令为前部,不要赢,只要输,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。各须依计而行,勿使有失。”……孔明谓玄德曰:“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。来日黄昏,敌军必到,主公便弃营而走;但见火起,即回军掩杀。亮与糜竺、糜芳引五百军守县。”命孙乾、简雍准备庆喜筵席,安排功劳簿伺候。

78、故事是:

79、有诗曰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。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!”

80、刘备率军到了夏口(今湖北汉口)之后,诸葛亮说:“如今态势紧急,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。”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(今江西九江),观望事态的发展。

81、求娶黄月英

82、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,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,诸葛亮一筹莫展,也想不出好办法,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。

83、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,率军追击,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,司马懿看到诸葛亮(木雕),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,赶紧飞马撤退。

84、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,牛,羊外多了馒头;另表: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,所以是称为蛮头,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,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。

85、诸葛亮草船借箭,七擒七纵,白帝托孤,鞠躬尽瘁,如鱼得水 。

86、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。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“药方”,上面写着: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说他能借来东风,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,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。几天之后,果然刮起了东南风。周瑜嫉妒,便派人去杀诸葛亮。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,事先回夏口去了。

87、舌战群儒

88、草船借箭的故事。赤壁之战前周瑜令诸葛亮在十天前造箭十万枝,诸葛亮借当时天气状况,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,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。

89、②火烧赤壁;

90、火烧博望坡之后,曹操卷土重来,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。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,就留下空城,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。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。夜里狂风大作,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。大火迅速烧起来。曹兵逃奔出城,被刘备军截杀,大败而归。

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什么

91、赤壁斗智

92、长驱直入,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,又遭各路伏兵夹击,损兵折将,丢弃博望城,逃回许昌。诸葛亮一战成名,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,奠定了自己的威望。

93、探知刘封、关平又截住水路。诸葛亮送书于周瑜,陈述利害,嘲笑周瑜不达时务。拆阅后,周瑜即气死。临终,荐举鲁肃,继任水师都督,统驭东吴兵马。

94、诸葛亮的故事6、用奇谋孔明借箭(草船借箭)

95、拓展资料:

96、④借东风;

97、如鱼得水

98、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。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,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

99、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,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。

100、诸葛亮出山火烧新野,火烧伯望赤壁用火大破曹操七擒孟获,火烧司上父子,做木牛流马运粮诸葛亮给刘禅写的出师表,天水川姜维

101、周瑜领军至城下,赵云严阵以待。周瑜知道有准备,不敢攻城,传令回军。诸葛亮早派关公、张飞、黄忠、魏延,分四路杀来。气得周瑜箭疮迸裂,坠于马下,退于巴邱。

102、③草船借箭;

103、诸葛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,自比管仲乐毅

104、诸葛亮空城计

105、三顾茅庐

106、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,过泸水而不得,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,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和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。

107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有:

108、三顾茅庐,隆中对,火烧新野,智取华容道,舌战群儒,草船借箭,巧借东风,三气周瑜,死诸葛吓退活仲达,巧布八卦阵,七星坛续命,挥泪斩马谡,败走街亭,骂是王郎,《出师表》,火烧曹营,白帝托孤,木牛流马,六出祁山,七擒孟获,、火烧藤甲军,空城计,计收姜维,病逝五丈原,遗记斩魏延

109、刘备兵败,陆逊追至夔关,遇此阵,土人言:“此处地名鱼腹浦。诸葛亮入川之时,驱兵到此,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。自此常常有气如云,从内而起。”逊入阵不得出,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。

110、东吴水师都督周瑜,为借荆州一事,屡向刘备索讨。所有计划终归失败,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。(即《取南郡》、《回荆州》)。

111、第二个就是草船借箭,赤壁之战前夕,为了凑满十万支箭,诸葛亮立下军令状,带着几条船和稻草人去进攻曹操,获得了十万支箭。

112、诸葛亮下定决定,再次登门求婚,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。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,诸葛亮用毅力、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,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,最终赢得美人心。

113、《三国演义》中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不胜枚举,信手拈来,主要有:

114、①火烧新野;

115、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,遣兵调将,令关羽、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,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,刘封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。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,不听部将劝告。

116、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:小心谨慎旷世济民

117、奔行数里,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:“吾头尚在否”?众将俱回:“尚在”。司马懿不敢再追赶。于是蜀军从容退去,进入斜谷后,才讣告发丧。

118、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:“死诸葛走生仲达”,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:“吾便料生,不便料死故也。”其后,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,感叹说:“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”。